从2012年营收800多万元,亏损却超1500万元;到2016年实现营收超过30亿元,净利润超3亿元,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0%,中国非动力核技术应用第一股“中广核技”用短短四年的时间成功逆袭,并于今年年初完成重组上市,在资本市场诠释了另外一种“深圳速度”。
年仅38岁的中广核技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剑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广核技是属于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高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现象级企业,核技术应用产业市场空间巨大,中广核技正努力成为行业发展的“加速器”。
培育两万亿蓝海市场
从GDP比例来看,中国核技术产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不足0.5%,对标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1.7%-3.7%的比例,将有两万亿的发展空间。其中,改性高新材料市场空间将近2000亿,像核医学也是以数百亿来计算。传统工业加速器虽然市场空间不是特别大,但它可以引领行业进入全新应用领域,多个领域的市场空间都不亚于改性高新材料和核医学。
张剑锋表示,多年来,中广核技着力推动中国核技术应用领域的产业化,其中已取得轮胎预硫化领域的实质性突破,正考虑用不同的商业模式来延伸上下游环节,实现产业化;中广核技建设运营的位于浙江金华的中国首个电子束辐照处理工业废水示范工程,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电子束辐照处理废水产业化的项目。
张剑锋表示,核技术应用正逐渐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更多领域,随着每一个新应用的产业化突破和市场积累,最终将使中国核技术产业逐步向两万亿这个巨大的市场目标迈进。
打造核技术应用高端产业链
围绕核技术应用领域,外延式并购核技术应用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再以资源整合的方式,打通产业链各个环节,上下游协同发展,最终转化为其内生发展力量,是中广核技目前的主要发展模式。
与其他企业并购为了迅速扩大市值不同,中广核技的并购目的在于行业整合、协同发展,形成高端产业链。
张剑锋表示,中广核技打通了核技术应用高端产业链的任督二脉,在奠定行业龙头地位的同时,实现了行业整合以及协同发展。例如大型军用船舶所用的电线电缆是要求最高的,其使用的辐照交联电缆料现在由中广核技旗下位于雄安新区的河北中联公司生产,加工成电缆半成品后,又运到同属中广核技旗下的常州金沃公司进行辐照交联,提高电缆的各种性能。而辐照交联用的工业
电子加速器,现在中国约2/3的市场为中广核技所占有。当人们登上大型军用船舶,赞叹于祖国国力的强大时,却不知道中广核技为此做出的贡献。
作为中国非动力核技术应用第一股,中广核技在自身获得稳定发展的同时,也将反哺行业成长,带领行业完成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产业升级。张剑锋表示。
混改模式激活市场创造力
传统的国企实力雄厚,资源强大,但在市场化机制上不如民企灵活高效。反之,民企在市场化机制上有优势,但是资金实力和资源获取上则有明显短板,这些因素导致核技术应用中诸多在国外应用的新领域,在中国迟迟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
“‘央企资源+民企活力’的混改模式可实现共赢。”张剑锋分析,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之所以落后于发达国家,一方面是民企没有实力去负担研发、市场推广和产业化等成本,另一方面民企也担心“为他人做嫁衣”,没有动力去推动新应用的发展。
比如,轮胎预硫化这项技术在国际上已经很成熟,技术风险可控,且经济性、先进性也具有优势,但中国过去一直没有启动,直到中广核技整合了优势资源,打通了高端产业链,使旗下的相关企业协同发展,集中科研力量,攻克技术难关,情况才开始改观。
原来国内工业加速器领域主要有三家企业,如今两家在中广核技旗下,分别是中广核达胜及中科海维。在收购之前,它们因产品类型部分重叠会有价格竞争,在被收购之后,两家公司在一年半之内实现完全整合,业务协同,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一根筷子容易折,三根筷子折不断。”张剑锋用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说出了央企与民企协同发展、形成合力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