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星器研究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将高能粒子保持在等离子体内。
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PPPL)的研究人员近期在提高仿星器这一聚变装置的性能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聚变,作为太阳产生能量的过程,涉及加热轻原子核(例如氢同位素),使其形成等离子体——一种极热的带电气体。为了实现聚变反应在地球上的应用,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懈努力,探索各种可能的方法,其中仿星器和托卡马克装置成为了主要的竞争者。
仿星器作为一种核聚变装置,近年来已成为传统托卡马克装置的替代品。两者都利用强大的磁场将等离子体限制在环形形状中,以促进核聚变反应的发生。然而,它们在产生磁场的方式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托卡马克装置拥有三组大型磁场线圈,其中一个线圈产生流经等离子体中心的电流,该电流产生的磁场进一步增强了等离子体的约束效果。相比之下,仿星器则采用了许多磁线圈环绕在等离子体的外部,这些线圈形成环绕环形的扭曲磁场,无需中心电流的存在。
这一根本性的区别赋予了仿星器某些独特的优势,例如其固有的稳态运行特性以及降低对可能终止等离子体约束的干扰的敏感性。然而,仿星器研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如何优化等离子体中高能粒子的限制。这些高能粒子通常是聚变反应的副产品,对于维持等离子体温度和整体效率至关重要。它们的高能量却使得它们容易逃离限制磁场,从而导致能量损失和设备壁的损坏。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PPPL的科学家与奥本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展开了紧密的合作,共同开发了一种创新的计算方法。他们摒弃了模拟单个粒子复杂路径的传统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和时间),而是设计了一个代理函数,该函数能够基于对复杂磁场中粒子行为的理论理解,快速预测粒子逃离磁场的速度。这一代理函数的引入,使得研究团队能够迅速探索各种磁性结构,并开发出多种不同的等离子体配置,从而显著减少了高能粒子的损失。
近年来,仿星器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进展。例如,仿星器技术领先公司泰雷兹宣布,其TH1507U回旋加速器在360秒内以140千兆赫的频率实现了1.3兆瓦的射频总输出。此外,总部位于法国的能源公司Renaissance Fusion也正在积极建造仿星器,据称这将可能是地球上最高效、最稳定的聚变反应堆。
PPPL研究人员的最新进展无疑为仿星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通过优化等离子体的配置,他们显著提升了仿星器的性能,使得聚变能的实际应用更加指日可待。这一突破不仅为核聚变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人类未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