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术应用产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产业?4000亿元庞大规模的背后其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发展路径如何?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同辐科技委主任、研究院院长杜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已经打造了世界上少有、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核技术应用产业体系,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社会安全水平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未来必将发挥更加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1/7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来自核科学技术领域
记者 (以下简称“记” ):您能否介绍一下,核技术应用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哪些重要意义?
杜进 (以下简称“杜 ”):核技术应用产业多年来在促进世界科技进步、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具有显著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已逐步成为举足轻重的新质生产力。
事实上,100多年来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中约1/7来自核科学技术领域。其间,植物辐照诱变育种提升了粮食安全,辐射加工助推高性能材料推陈出新,辐射消毒灭菌确保了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同位素电池和原子钟帮助人类探索和利用太空,核测井技术突破引发了页岩气革命,核医学诊疗技术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病患的生命,辐射处理废气、废水和废渣为解决环境生态治理难题提供了可行方案,核技术违禁品安检保障了人流物流畅通和交通安全等。实际上,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用”已广泛受惠于核技术应用这位“幕后英雄”,它和人类已经“形影不离”。
世界上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核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发达国家核技术应用产业商业模式成熟、市场集中度高且已形成庞大的规模。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在国防科工局、国资委等各方面指导支持下,涌现了中核集团、国家电投、中广核集团及所属中国同辐、同方股份、国核铀业、中广核技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逐步打造了世界上少有的、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核技术应用产业体系,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社会安全水平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未来必将发挥更加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记 :那么,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成果成效如何?
杜 :我们可以把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起步阶段(上世纪中叶至1990年代):我国核技术应用发端于上世纪中叶,最初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和高能物理研究。在这个阶段,核技术主要应用于基础科学研究和高能物理研究,逐渐扩展到医学、工业、农业等领域。
快速发展阶段(1990年代至2015年):随着“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取得了显著进步。这个阶段,核技术在工业、医疗、环保等领域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快速增长阶段(2015年至今):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期。核技术应用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年均增长15%以上,产业进入全面布局和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未来5-10年,核技术应用将进入全面布局、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核技术将在国防、能源、工业、农业、医学、环保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经济持续增长和民生改善提供强劲动力。
为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链全面赋能
记 :此次共链大会,中核集团勇担核科技应用产业链链长,并且发起了产业联盟,和业内企业一起开展了多项行动。您如何看待核技术应用产业链共链行动大会的意义和作用?
杜 :从宏观环境来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现代产业链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把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同样提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推动现代产业链建设,事关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塑造全球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确保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基础、促进经济长远发展的有力支撑。
从具体实践来说,实施共链行动、推动产业链融通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2023年9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启动实施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旨在切实发挥中央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探索建立以中央企业为牵引,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大中小企业有序竞合、融通发展的新格局。
记 :那您认为“共链行动”对产业发展有哪些实际推动作用?
杜 :围绕核技术应用产业链,策划和实施共链行动,旨在聚焦中央企业产业链间协作、中央企业与优质中小企业之间的融通发展两大重点,推动建立常态化工作协同机制,搭建开放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交流平台,在采购订单、协作配套、创新合作、资源共享、产融合作、产业赋能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引领性的现代产业链示范合作项目,挖掘一批大中小企业“链式”合作的典型做法,为推动我国建设世界一流核技术应用产业链、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面赋能。
记 :那么,后续中核集团在推动核技术应用产业链现代化方面将开展哪些具体举措?
杜 :在我看来,打造核技术应用现代产业链,要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核心内容。一是夯实产业链做强做精基础;二是完善和补足产业链整体能力;三是做强并提升核心产业链水平;四是优化完善产业链管理服务与转型发展生态。通过四个方面的同抓并举,持续完善我国核技术科技研发与应用体系,提升应用水平,推动打造世界一流的核技术应用产业集群。
中核集团是我国最早开始从事核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企业,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构建了世界上少有、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完善核技术应用产业体系,具备深厚的基础原材料制备、高精尖产品开发以及工业、医学与公共安全等多应用场景集成应用能力,形成了以核医疗、安检安保、辐照应用为三大核心产业方向,以工业加速器等为重点拓展培育方向的“3+N”产业体系。中核集团近年来不断谋求新发展与新突破,核技术应用产业的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放药研发要形成高效的运作体系
记 :您自留学回国以后长期从事的是放射性药物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对国际国内这方面的情况非常了解。在这一阶段,放药研发领域,中国同辐具有哪些优势?在这一领域有哪些最新进展?
杜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拥有全产业链布局优势。中国同辐是集核技术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企业,拥有完整的放射性药物产业链。这种全产业链模式能够实现各环节的协同配合,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市场推广,形成高效的运作体系,有利于放射性药物研发成果的快速转化和产品的稳定供应。
其次,拥有放射性药物研发、生产等硬件优势。中国同辐旗下的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已有26家医药中心全部运营,可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市的临床放射性药物使用需求。未来将建成50家医药中心,可完全覆盖国内市场。同时,正在建设的原子高科华北医药有限公司靶向诊疗药品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目标是打造亚洲产能规模最大、产品最齐全的综合性放射性诊疗药品生产基地,为公司的放射性药物研发提供更先进的设备和更优越的研发与生产环境。
第三,拥有技术研发优势。中国同辐汇聚了一批专业的放射性药物研发人才,具有专业的研发团队与科研实力,团队成员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如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中国药科大学等共建放射性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样不容忽视的还有我们的科技成果与专利储备优势。中国同辐及其股东单位在核技术应用研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成果,拥有多项专利技术。例如,其对“裂变钼-99提取技术”的攻克,结束了我国在99Mo-99mTc核素及相关放射性药物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大大推进了我国核医学的发展,该成果及其裂变钼锝发生器和配套99mTc药盒的研究曾获得我国同位素行业唯一的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放射性药物进展方面,2021年4月7日,原子高科自主研发的用于甲状腺癌治疗的碘[131I]化钠胶囊取得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证书,获批上市,这是2005年以来在国内获批的首个国产放射性新药。2024年9月,原子高科的癌症骨转移检测新产品氟[18F]化钠注射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该产品作为国内首个获批用于癌症骨转移诊断的PET显像剂,填补了我国在骨显像领域PET诊断显像剂的市场空白,也彰显了中国同辐在放射性药物研发技术的创新实力。此外,还有多个放药品种在开展临床试验研究,例如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1类新药氟[18F]司他明注射液、用于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的1类新药氟[18F]贝他嗪注射液、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锝[99mTc]硫化胶体注射液、用于神经内分泌瘤诊断的镓[68Ga]多特安肽注射液、用于神经内分泌瘤的镥[177Lu]氧奥曲肽注射液、用于帕金森病诊断的6-[18F]氟-L-多巴注射液药物等。
记 :您在大会上提出了中国放射性药物产业将进入高质量快速发展阶段。那么,您认为核医疗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共链行动是否对解决关键问题有所帮助?
杜 :在核医疗产业链中,需解决医用同位素国产化问题,我国同位素生产受限于反应堆、加速器等大型装备,无法充分用于生产;在放射药物领域,需加强基础科研,如研究新靶点、新靶点分子,因为中国从事核技术应用仅60多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当前,我们成立联盟可让产业链上中下游不同企业、科研院所集中解决问题,打通堵点,实现协同合作,完善产业链,保障产业链安全和供应链韧性。这一点非常关键且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