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由中国广州的研究人员发表在《科学报告》上的研究表明,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能够检测出由三甲基氯化锡(TMT)引起的脑损伤。TMT是一种广泛用于塑料生产的危险化合物,对人类肾脏和心脏的毒性已得到充分证实,但对其神经毒性的研究尚不充分。
该研究由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的刘安庆等人共同完成。他们指出,之前对TMT暴露患者使用脑部CT和MRI的检查方法显示检测率较低,因此需要一种更灵敏的脑部成像方法。为此,研究团队探索了使用带有F-18 FDG放射性示踪剂的微型PET/CT技术,以观察暴露于TMT的大鼠和正常对照大鼠在不同时间点的大脑整体葡萄糖代谢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TMT导致大鼠大范围脑组织F-18 FDG摄取量明显降低。在TMT暴露后24小时,大鼠脑组织的F-18 FDG摄取量较对照组略有降低,但到第7天,大范围脑区的F-18 FDG摄取量均明显降低。进一步检测发现,TMT对大鼠大脑皮层、小脑、海马等脑区均造成了病理损伤。PET/CT显像显示,TMT暴露大鼠在早期就已出现异常,且脑功能区域异常与TMT神经毒性症状高度一致。
此外,研究人员还观察到,暴露于TMT的大鼠在暴露后30分钟出现痉挛,几小时后消失。从暴露后的第二天开始,大鼠出现明显的攻击性、易怒性和头部轻微震颤。这些症状与TMT的神经毒性作用相吻合。
研究小组表示,尽管这是一项动物研究,但结果无疑支持了利用PET/CT技术检测TMT中毒的可行性。在人类中,TMT中毒早期阶段没有明显的器官损伤,而PET/CT检查可以检测出中毒患者脑组织的早期异常功能变化,从而表明PET/CT技术具有作为早期诊断有价值工具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