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中微子实验、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即将迎来重要节点
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在进行工程建设的最后一步——液体灌注。目前,超纯水已经灌满中心探测器有机玻璃球内外空间,我们正在把有机玻璃球里的超纯水置换为液体闪烁体。全国人大代表、江门中微子实验首席科学家王贻芳院士告诉《中国科学报》。江门中微子实验是一个以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为首要科学目标的大科学装置,位于地下700米深处,其中心探测器是一个有效质量两万吨的液体闪烁体探测器。探测器的主支撑结构是直径41.1米的不锈钢网壳,其上承...
中微子质量起源与宇宙的原初反物质消失之谜
本文发表于《科学通报》“观点”栏目,由中科院高能所邢志忠研究员撰写,对中国科协发布的2021年度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之“中微子质量和宇宙物质-反物质不对称的起源是什么?”进行解读。
中微子60年
1930年,沃尔夫冈·泡利提出了一种新的不带电荷的微小粒子的存在。这种粒子被假设为非常轻,或可能根本没有质量,且它几乎不与物质相互作用。恩里科·费米后来将这种神秘的粒子命名为“中微子”。
江门中微子实验的“变形金刚塔”建成
江门中微子实验核心探测设备——中微子探测器位于地下实验大厅内44米深的水池中央。它由直径41米的不锈钢网壳、直径35.4米的有机玻璃球,以及2万吨液体闪烁体、2万支20英寸光电倍增管、2.5万支3英寸光电倍增管等关键部件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