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星发现55年:中国天眼展望
55年来,天文学家探测脉冲星的数目接近4000颗,其中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发现500多颗。脉冲星已经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天然实验室,其观测研究具有涵盖多波段和多信使(电磁波、引力波、中微子、宇宙线)的全方位特性。目前发现的脉冲星有10余种,星体的磁场、自转、质量、辐射机制等表现出多样特征,其起源与演化依然是个谜团。
收尾!江门中微子实验设备安装最新进展
近日,江门中微子实验(以下简称JUNO)第24次国际合作组大会在广东江门开平市召开,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239名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JUNO国际合作组发言人、高能所所长王贻芳介绍了JUNO的总体工作进展。自上一次合作组会议之后,探测器安装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有机玻璃球的安装进度超过80%,光电倍增管、电子学、磁屏蔽线圈、Tyvek反射膜等其他部分的安装紧随其后、有序进行。液闪纯化设备完成了新一轮联调,液闪质量在线监测探测器OSIRIS开...
巨大的中微子探测器首次发现爆炸恒星粒子的迹象
每隔几秒钟,在可观测宇宙的某个地方,一颗大质量恒星就会坍缩并引发超新星爆炸。物理学家表示,日本超级神冈天文台现在可能正在从这些灾难中收集到稳定的中微子流——每年可探测到几次。这些微小的亚原子粒子对于理解超新星内部发生的情况至关重要:由于它们从恒星坍缩的核心中冲出并穿过太空,它们可以提供有关极端条件下发生的任何潜在新物理的信息。在上个月于意大利米兰举行的2024 年中微子会议上,东京大学物理学家 Masayuki Harada透露,...
贝加尔湖-GVD中微子望远镜揭示银河系盘面高能中微子新发现
俄罗斯天体物理学家在贝加尔湖-GVD(Gigaton Volume Detector)中微子观测站的数据分析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结果显示,银河系盘面产生了异常大量的中微子,这些中微子的能量超过了200 TeV(太电子伏特)。这一发现对地面观测站关于此类粒子起源的现有观点提出了挑战